恩 愛 學 堂
恩愛學堂:在家千日好
文:杜婉霞
有說在家千日好,近日另有一番體會。
話說我住的大廈貼了通告,通知所有住客某天因為電力檢查而要停電,對我這等住在十樓以上,又不會太早起身的人來說,沒有冷氣又沒有電梯,會是很難過的一天。
丈夫知道我喜歡住酒店,就說不如我們住一晚酒店吧。他找了一間在香港區的小酒店,並且他可以放工就徒步到酒店會合我,我們可以早一點見面。但入到酒店房,才發覺房間比網頁看到的要細,因我們都有點工作想完成,為免地方太細而感覺不方便,他建議不如先回家,晚一點才回酒店睡覺!我和議,我們相視而笑,手牽手去吃個下午茶,之後就回家去。
認識我的都知我以往與家人關係疏離,從小到大都『唔癡家』,在美國生活時就更加獨立,家只是個睡覺的地方。但結婚之後,我很喜歡自己的家,也很用心令到這個家溫暖,舒適,使人很愛回來。
今天從酒店回來,真有『在家千日好』的感覺!我與丈夫共同建立這個家近三十年,家不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更是一個避風港:在疲憊的時候,在工作受委屈的時候,家就是一個令人放下憂愁掛慮,卸下盔甲,可以全然安歇的地方。 家是一個有人期待你回來,給你一個擁抱的地方;家是一個只要你想講,都會有人聆聽的地方;家是一個即使你不想講,也有人願意安安靜靜地陪伴你的地方;家是一個讓人安心,讓人恢復心力能力的地方。
我由『唔癡家』到『愛回家』,相信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個如此愛我的老公。
恩愛學堂:同心
文:杜婉霞
香港由1984年開始在公立醫院有院牧服務,至今已40年了,早前舉行了感恩崇拜,老公身為當中一份子,身為太太我也應邀出席;還有幸聽到不同嘉賓分享。
由位於港島半山般含道的『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開始發展至今,全港幾乎每間醫院都有院牧服務。在疫情期間,當家屬探訪受到限制時,院牧就發揮了很大的功用:不單對病者和家屬是支持,對醫護的關懷也同樣重要。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在感恩崇拜致辭時表示,他感謝院牧,敬佩院牧,也感恩有院牧服務,院牧分擔了忙碌的醫護無暇兼顧的心靈關懷工作,讓病者除了得到身心的照顧外,也得著社區與靈性的全人關懷!丈夫能投身這服侍,從神學畢業開始就投入服務,並且沒轉換過工場,我實在以他為榮。
通常夫妻兩人多不會在同一公司,同一行業工作,那妻子怎樣才可以支持丈夫? 雖然我不是院牧,但都是做人的工作,與他一同學習相關課題就可以多點明白他的工作內容;當他的機構有活動時,我都預留時間出席;我也願意多認識他的同事和合作伙伴,雖然未必記得了所有人的名字,但都算有個印象;每年的步行籌款,我不單捐款支持,還一同參與步行。每當他接到急call要趕回醫院,即使我們已有活動安排,我也甘心放下私務,調動配合,使他能安心並無後顧之憂地回去醫院工作。『支持』不必做同一樣工作:多了解,多認識,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在神面前,夫妻是一體的,故丈夫事奉的榮譽和獎賞,妻子也有份,這就是同心。願我們一切所行的,天父在天上記數。
恩愛學堂:謝謝你懂我(I) 思想親密
文:杜婉霞
深深感到被配偶明白和尊重是何等美妙!
近日一次與丈夫的交談,令我有一翻體會!除了好好戀愛,我也有『告別塵世』的喪禮服侍。合作伙伴『毋忘愛』是殯葬及 生死教育的非牟利機構,轄下『生命頌』是專為基層朋友舉辦莊嚴得體而個性化 告別禮的項目,這項目招募義工,我覺得這服務很有意義,很想參與,考慮報名。
丈夫一直知道我這心意,但也挑戰我說:人家是訓練義工,你會做義工嗎?可不要白佔名額去『搞亂檔』!其次是我已在行內有服侍,有基本知識,還要放棄這五天的工作去受訓嗎?經他一問,我心中想了很多,也更快落實報名這個決定。
性格上,丈夫理性而實際,我則感性和需要意義感;雖然大家很不同,但那種願意聆聽對方的想法,不帶批判的接納,令大家都感到舒服。能在對方面前講出自己真實意願,那種沒有阻隔的交流,真好!
人的思想雖然看不見,卻會影響態度、行為和後果:當我感到婚姻很悶,甚至漸 漸失掉對配偶的興趣,但我沒有對自己誠實,也沒有選擇向配偶坦白,卻任由感 情轉淡,並在行為上表露出來:多了獨自外出,約朋友,或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 長此下去,後果可想而知。
思想是一樣藏在腦內,你不說出來對方是不會知道的東西。多少人婚前無所不談,但結婚久了,要不話題功能性得總是柴米油鹽,要不就是沒有好話說了!親密感不單是指情感和身體,思想上的親密也不容忽視。
你知道你的配偶在想什麼嗎?
恩愛學堂:移民
文:杜婉霞
與她大談移民大計,她今年已出走了幾個地方:加拿大,澳洲,東南亞;她與丈夫仍在考慮中:最終落腳點?家中長老怎樣安排?能接受孩子日後不懂中文嗎?要不要出售香港資產以留更多現金?工作上要從新尋找,也有很大機會找不到以往的工種與工資,若生活質素下降了,大家能接受嗎?還未計算當地的天氣,生活,交通的適應!他夫婦倆商談已久仍未有共識,未及在遠方生活質素下降,在香港的感情質素已先下降了。
有些家庭移民後生活滿意:住屋空間大了,生活雖沒有香港的多姿多彩,但平淡簡單都是預計之內。孩子功課的確沒有那麼多,家長也少點追趕成績的壓力。
但也有非常不適應的:在香港兩個人工作,有兩份收入,聘用工人姐姐,又有長老們幫忙照顧孩子,經濟上能有點預算,也較能得到生活上需要的支援。但在外地未必兩個人都找得工作,又沒有工人姐姐,也少了長輩協助;如要靠積蓄渡日,也難免恐怕有日坐食山崩;即使仍有點積蓄,也會有種莫名的擔心。
去或留,每個家庭都有不同考量;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其優勝之處,令人嚮往,也有其限制,未必人人容易適應。住屋的空間大了,打掃的時間必定多了!也可能意味著距離市區遠了,出入不太方便。如果公共交通工具班次不定或等候的時間很長,那就可能需要買車代步,甚至需要兩部車。
如果孩子還小,他們帶著好奇心去探索新環境,適應會比大人容易。大人帶著以往的經歷,多少有點比較,適應上就困難多了。
多少人為孩子移民,但孩子未長大,夫妻關係已破損了,又值得嗎?
恩愛學堂:挽救
文:杜婉霞
接到幾個求助電話,略略了解過婚姻出點狀況的來龍去脈,他們夫婦兩分別也問了同一個問題:我們的婚姻仍有可挽救嗎?通常我的答案是,特別對基督徒,神看重每個生命,也重視每段婚姻,可救的,都會盡力救。
婚姻頭三年是相對較困難的,要很多心力和帶著盼望的忍耐才能有較好的適應。試想想:當兩個本不相干,不認識的人,帶著自己的成長經驗,性格,習慣,喜好,與一個與你不同,甚至是陌生的人,同床共枕,又怎會是件容易的事?
有很多夫婦,那怕是基督徒夫婦,即使婚前有按教會期望做了婚前輔導,再好的輔導也不能準確預測婚後的種種情况:如一方要考專業試,預計可順利過關,甚至之後升職,但結果過程沒有想像的順利,甚至要考多次,家中兩個人分擔的各樣事情現在可能要配偶單方面承擔,如果當中缺乏良好溝通並調節期望,那進修和考試的張力,就會蠶食本來不錯的感情;若不適時正視,過不多久,兩人中間的洪溝會越來越大,甚至大得難以修補。
幾句來自網絡信息的話很有道理: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換個泳池也不能解決問題,一個不願做工的人換個工作也解決不了根本,一個不懂經營愛情的人換個對像也沒有用。因為『你』這個人才是根本。
你的心態改變了,一切才會變得有可能;只是你肯不肯先改變。
神尊重人,也給人自由意志去作選擇,當我們覺得走不下去時,要相信主的應許:『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 4:13)
恩愛學堂:生命影響生命
文:杜婉霞
四十五年的婚姻不是短的日子,不只相處更是相愛四十五年,絕對應該慶祝!我和孝國有幸被邀請參加何志滌牧師和乃萱師母的藍寶石婚感恩晚宴,實在榮幸得有點受寵若驚!
牧師和師母忠心事奉多年,認識不同界別的朋友多不勝數:當晚來自政界,演藝界,教育界,教會界的朋友都有;能見証這個蒙福家庭將神的福氣一代傳一代,由父母到女兒女婿,再到三個可愛的孫兒,實在只有感恩再感恩。
現場Live Band樂韻悠揚,敬拜觸動人心,最感動的是見著女兒凝凝,女婿Justin及三個小孫兒獻唱You Raise Me Up送給父母;女兒是父母最長久,最真實的見證人,在孩子最失意,最需要父母之時,父母如何靜靜地聆聽,陪伴,安慰,鼓勵,讓孩子有勇氣乘風破浪,能從低谷中勇敢站起來再向前走,那種不帶批判的接納,不加壓力的同在,都是孩子可以感受到的。
當晚有不同牧者,不同年代認識他們的朋友分享他們所認識的牧師和師母,令我很有共鳴的是一位弟兄分享:弟兄父親早逝,他很少感受到父愛,但當何牧師雙手放在他肩上為他祈禱,他感受到父親的溫暖;我也有幸認識幾十年前並未太忙的何牧師,他對人的關懷,牧養是很慈父及人性的,這也是我的經歷。
多年前我和父母的關係都不好;師母的親和感,講道的活潑與直入人心都很吸引我,我幾乎是追住師母的道去聽;有一次已忘了是什麼婦女主日或母親節主日,崇拜後她張開雙手給我一個強而有力的擁抱,對從來未被父母擁抱過的孩子來說,很難忘,很溫暖,也很震撼。
願美好的生命影響能傳得更遠更廣。
恩愛學堂:家人可以出租嗎?
文:杜婉霞
幾位好朋友同時向我推介了『出租家人』這電影,我有幸看了優先場,劇情頗有新意,還聽到導演分享。對於重視關係又從事人際關係工作的我,也深深被劇情和角色牽動。
陳家樂飾演的家聰,與周家怡飾演的佩怡成立了一家可以提供『家人』給客戶的出租公司,出租家人會按客戶要求,先了解那家人的背景,生活習慣,學習那家人的性格,說話方式,行為模樣,並在這虛幻的關係中滿足客戶期望;客戶可以付費租用一位『太太』,『丈夫』,『父親』,與他生活,交往,還有合約列清楚期限和條款細則。
劇中也帶出了一些道德問題:當客戶租用『太太』一段時間,就很難不投入真感情,因為這角色是按他期望被塑造去滿足他的心理需要,然而這角色卻是受到合約規範,關係與情感都是營造出來,不是真的;這種『非常逼真』的虛假關係,往往會令人陷入更深的痛苦,因為人心底是渴望與人連繫,能信任這關係,但假的,確是真不了!
曾志偉和恬妞這兩位老戲骨,讓過程有笑有淚,觀眾的心情也隨著劇情起伏。身為基督徒,我們常常說『教會一家』,弟兄姊妹就是家人,那我們如何看待這家和家人?在我們的原生家庭,對有血緣關係的人,我們是真誠和可靠的嗎?
現實中,家人往住是最有隔膜,遇事最不想他們知道的!希望這電影會為我們帶來向家人打開心扉的勇氣。
恩愛學堂: 拍拖可以做D咩?
文:杜婉霞
很想寫這題目,因為有些很特別的經驗:我和老公喜歡拍住拖去上堂。
我們都很關注青少年自殺的問題,知道建道神學院請了該學院輔導系主任劉佩婷博士主講相關講座,他提意我們一起去聽,當晚遇到很多新知舊雨,喜見很多關心青少年的同道都前來學習。因為會場離我家不遠,會後我們手牽手回家,心中感覺很踏實。
丈夫是院牧,我有部份工作也與生死有關,知道五月有資深牧者帶台灣生死教育考察團,雖然我們各自早年都參加過,但都是幾年前的事了,今年加入了一些新的參觀機構,結果我們都想一起去體驗,就齊齊報名。
人大了,總覺得時間有限,除了逛街,看電影和吃飯,原來我們還可以一起做同學們仔,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大家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當大家對事情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時,倒是個增進彼此認識的機會。
我們也會拍住拖去事奉:有時我被邀請主領夫婦講座,如果他有時間,也會一起,並幫忙電腦操作,之後我們會吃一頓飯,但最開心就是我們深入交流,分享大家的看法和感受,甚至建議下次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若他的機構有活動,我也會撥出時間出席。即便只是在台下支持他,看著他,縱然我們未必是做著同一件事情,只要我的心是與他一起,都會有拍拖的感覺。原來,那種Togetherness:同心,團結,在一起的感覺,使我們不論做什麼都感覺愜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那種日積月的默契就是婚姻堅固的基石。
有愛,時時刻刻都在拍拖。
當父母的準備
文:杜婉霞
上回談到『要不要孩子』;在香港,現實的問題當然是經濟考慮:樓價貴,住屋細,要給小朋友足夠活動空間也不容易。其次是父母能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高質素的陪伴需要很多心力,耐性和愛心。
很多人在要不要孩子這事上都會考慮『想不想』,以『意願』為出發點,卻未必會看自己『適不適合當父母』。有時年齡與成熟度未必成正比。
年齡只代表有一定的閱歷與人生經驗,但這些經驗是積極正面還是消極負面,及如何影響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大不同了。人尋找伴侶時,不單是為自己尋覓配偶,也是為將來的孩子尋找爸媽,因為孩子必會受父母及其創造的環境所影響,不成熟的父母很難為孩子創美好的成長環境。
當然,婚前未夠成熟也可以婚後努力學習,更加倍用心學習,伴侶也會期望我們會越變越好。按以往輔導經驗,我看『合適』當父母有兩個重要條件:
1. 願意不斷學習沒有人天生就懂得當父母,知道自己不足和不懂,願意學習:找資料以增進知識,甚至報讀課程也是好的。學習必是終生的,因為停止學習就會停止進步。
2. 置配偶先於孩子人是先成為人,再學做男女,繼而成為夫妻,最後才當父母;這次序不能錯。當人重視孩子、父母、工作、甚至興趣多於配偶,都會削弱夫妻間本來有的親密感,若夫妻之間隔了幾道大鴻溝,就很難同心協作撫養孩子了。
願每個想當父母的成年人,都有充足的準備及愛配偶的心,才迎接孩子的來臨。
新 的 開 始
文:杜婉霞
一年之初,情侶們都希望在感情上能增加愛意,增强信任,攜手跨越大小障礙,在情路上順利往前走。
一對年青男女走進輔導室準備接受關係輔導,但因為兩人是從不同地區來,女的先到,並帶著很多『擔心』和『恐懼』,怕男方會怪她講不清楚時間而有點擔誤,而當男的走進輔導室時卻說是自己不好,沒有記清楚時間,女方所擔心的事情倒沒有發生:男方一點都沒有怪她,反而承認是自己沒有記清楚時間,令赴會時間有點混亂。女方很擔心第一次兩人約見面談就因時間的差池而在我面前發脾氣,結果我善用這個『擔心』和『恐懼』拆掉女方想像出來的憂慮,成功地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在云云人海遇上一個心儀的異性,彼此都有誠意交往和發展,是一件美事,但怎樣才能走得較順暢?每個人都是從家庭出來,都會受成長經驗影響,即使兩人拍拖幾年,也只是認識這幾年內的對方,知道這幾年間在兩人中間發生過的事情。但在這幾年以前的生命經歷如何影響今天的你,是未有機會去了解的;如果兩人是網上認識,就更加沒有彼此都認識的朋友可提供參考,拍拖期間也不會主動或有意識地將自己過往的人生經驗拿出來分享;對於傷痛的經歷就更不願多提,或只是輕輕帶過;連自己都不想提及的不堪和痛苦,又怎會想讓對方知道?
但越是不想提的過去,就越是帶著潛在的影響,輔導員能做的,就是溫柔地揭
開彼此真貌,幫助大家接納真實的對方。
生仔,邊個話事?
文:杜婉霞
剛為幾個大學生畢業最後一份功課的研究作深談,題目是『家庭決策:香港丁克(DINK 雙職沒有子女)和非丁克( non DINK 雙職有子女)夫婦的比較』我和丈夫透過這訪問,也回顧了結婚廿九年來大大小小的決策過程。
第一樣是誰決定要不要小朋友;這真是個好問題!因為生小朋友是兩個人的事,當然一個想也要另一方配合,但如果一個想另一個不想,就真的要認真考慮,因為結果是兩個人一同承擔的。在生孩子這事上,我堅決不生,亦很幸運得到丈夫的尊重。而當時我父母及老爺奶奶已有孫兒,故也沒有給我們壓力。
『要不要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受家庭成長經驗影響;身為長女,我深深感受到若年青夫婦未有為『當父母』做好準備,還是先適應好兩人當夫妻的角色再說吧。當夫妻是在當父母之前,也是關係重要的根基,若夫妻關係這根基都打不穩,又如何在之上再建造家庭?當夫妻溝通不良,溝通不足,甚至溝通失效,又如何可以在教養子女,親子關係及各樣生活細節中做好協調配合呢?
『要不要孩子』當然有經濟考慮;香港樓價貴,住屋細,要給小朋友足夠空間也不是容易。父母需要給孩子陪伴與培育;陪伴需要時間,香港工時長,回到家已累得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更難有高質素的陪伴。培育需要金錢,興趣班的費用也不小。
個人性格和成熟程度也要考慮;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父母,當兩個未成熟的大孩子帶著個小孩子,對各方面都會很難。